鸡腿菇生态栽培模式技术要点

    根据清水地区环境和季节特点,为提高和改善现有简易栽培大棚的应用效果,优选了适合当地较耐中高温品种——鸡腿菇,同时专门设计可地面亦可上架覆土栽培工艺——生态栽培菌盘模式。

    这种栽培模式的特点是:能够和现有大棚结合起来,不用进行大的修改即可利用。可以采用地面覆土进行大面积栽培,也可以进行单个上架栽培。用土量小,管理方便,栽培过的场地容易清理,不污染大棚环境,出菇品质好,属于生态栽培模式。

具体栽培需要的条件和栽培方法如下:

一 、 温度:

    适合鸡腿菇出菇的温度最适 16 — 22 度,温度太高菌盖易开伞迅速自溶,失去食用价值,温度过低生长缓慢出菇期延长。具体调控措施如下。

1 、夏季场地选择在阴凉的地方。冬季选择在温暖向阳的地方大棚的建造形状要能够采用日光升温。

2 、夏季安排在早晚温度低时通风,冬季安排在温度高时通风。

3、夏季加盖草帘或在距棚顶50公分外架遮阳网。或在草帘上浇水降温。

二、湿度:

    出菇时要求土壤湿度在 20—40%,根据土质不同灵活掌握,一般要求手握成团落地即散。空气湿度要求在85—90%。湿度偏低表面鳞片反卷菇质差,湿度太高易发生斑点病造成腐烂。调节湿度的方法:

1、根据土壤墒情灵活掌握是否在床面浇水。

2、地面和墙上浇水可增加大棚的湿度。

3、通风口悬挂草帘并在草帘上浇水。

4、可用喷雾器向空中喷水提高湿度。

5、湿度过大可通风降湿或在走道撒生石灰粉降湿。

6、出菇期千万不要在菇体上浇水,以免菇体发生腐烂降低品质。

三、通风:

    鸡腿菇出菇阶段要求新鲜的空气,夏季通风太强易造成空气湿度降低、菇体鳞片严重、影响品质,通风太少易出现病虫害。冬季温度低时生长缓慢病虫害不易发生可适当减少通风量。通风要综合考虑温湿度和光照的关系。调节通风的方法:

1、夏季温度高时一般在晚上通风。

2、温度低时在中午通风。

3、湿度大时根据温度情况随时可以通风。

4、出菇期通风尽量安排在晚上光线暗时进行。

四、光照:

    鸡腿菇的菇蕾分化和子实体发育需要一定的光照,微弱的散射光即可满足子实体的生长,过强的光线对子实体生长有抑制作用,并且鳞片增多影响质量。调节光照的方法:

1、适当的增加大棚的覆盖物减少光线的进入。

2、在屋内种植的在出菇期可适当的用深色的布或草帘把门窗遮一下。

五、鸡腿菇的种植方法和出菇管理:

1、鸡腿菇是草腐菌发育成熟的菌丝体必须覆土才能出菇。

2、覆土以肥沃的中性土为好土壤过粘或过砂都不适合。

3、场地选择要排灌方便,夏天要选择凉爽、冬天要选择温暖的地方。

4、大面积栽培:畦的宽度1—1.5米、长度不限、深度根据栽培的形式不同一般为10-20公分 。然后在做好的畦上洒一层生石灰粉把脱掉塑料的菌袋排放在畦中,袋间要留 20 公分空隙,然后喷药进行杀虫,覆上土浇一次水,两天后把料面整理平即可,土的厚度在 3-5 公分。

5 、单个脱袋栽培方式:不用作畦,直接在大棚地面挖坑。坑的大小不菌袋大深度 15 公分左右,撒上石灰粉,然后把菌盘脱去塑料袋放进坑中。喷药覆土浇水即可。

6 、单个不脱袋栽培方式:直接把袋口打开,覆上湿润的土即可。这种方式可以放在地面也可以放在架子上,用土量小,清理出完菇的废料特别方便,也不污染大棚环境。

7 、如采用脱袋栽培方式,如果空气湿度太小可加盖地膜,但要注意揭膜通风。

8、调节好温度和湿度一般15-20天即可出菇。

9、出菇后要分清主次综合考虑调节好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的关系一般7-10天即可采收。

    注:鸡腿菇出菇期温度较高,采收又比较集中,所以在覆土时要分批进行,这样可以错开采收高峰有利于提高菇质。在错开覆土的同时要注意领取的菌棒要放在阴凉处,不能长时间大堆放置,防止堆温过高影响菌丝的生命力。

六、采收和加工:

    鸡腿菇属中高温品种子实体成熟后易发生自溶失去商品价值,所以及时采收非常重要,当子实体发育到六七分成熟菌环尚未松动脱落、菌盖未开伞前应及时采收。

1、采收时手持菌柄基部轻轻扭下,如果是丛生菇等多数适合采收时一起采下。

2、采下的菇要按顺序排放在浅筐内不能乱放,以防菇脚泥土粘在菌盖或菌柄上。

3、采下的菇用刀削去表面泥土和杂物基部削切要圆滑,按要求进行包装迅速冷藏或销售。

4、削菇时要注意手要干净,防止菇体削干净后又被手弄脏。

5、削下的菇根可集中起来按技术员的要求进行管理还可再出菇提高产量。

七、采菇结束后的大棚管理:

    采收结束后清理床面捡去菇脚和死菇,去掉表层土按要求进行二次覆土,然后浇一遍水把料面补平按第一茬管理方法进行管理。一搬可出三到五茬。

贾乾义 赵建申

2008 年 5 月 18 日